
過年前的某天中午
我家老豆語重心長的問我
老豆:「你現在還喜歡過年嗎?」
Egg:「........」默默無語思考中
老豆:「我現在一點都不喜歡過年,小時候有假可以放,有紅包可以拿,還有平常吃不到的食物,覺得過年是大事,現在要打掃家裡,要忙進忙出,要買東西,還要包紅包,長大之後就不喜歡過年了」自己倒是先發表意見
Egg:「所以你問我的目的是想知道我長大了沒吼!」還是沒回答
先不說喜不喜歡過年,
隨著年紀增長,「年味」這玩意兒也隨之消逝倒是真的
以往除夕傍晚,老豆會大陣仗的拿著圓板凳、膠水、雙面膠還有比人還要高的春聯
東橋西擺的為大門增添喜氣
拜拜時,邊尋著菜色邊流口水,耐心等待
拜拜結束,大夥兒圍著爺爺一起燒金紙
再來來回回把佳餚送上餐桌,等著開動
一面吃飯一面高談闊論,
阿嬤每年看到仁叔在吃豬腳,都會喜孜孜的說他又在「通血路」了
然後爺爺邊喝著他的烈酒,邊高談闊論他們小時候的過年
小孩就趁這時候撇開果汁,像夏娃偷嘗禁果一樣偷偷摸摸品嚐那琥珀色的辣勁
餐桌坐了一圈,外邊也圍了一圈
大家座位很小,卻很喜氣
吃過飯爺爺阿嬤會率先逐一發紅包
雖然裡面的價格是百年不變的公定價
可是拿到紅包還是興奮的回房間細數鈔票,順便跟大人炫耀一番
接著老豆、叔叔們也陸續發放紅包
收紅包的興奮程度哪是領個消費券可以比的
兩個叔叔總是很隨興
紅包袋的數字總是沒個準
增了一分開獎的樂趣
接著大夥圍在在客廳吃了零食看著吵鬧的新年節目閒聊
不免俗的要來張大合照
這些活動很家常,小孩們卻從頭到尾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之中
這兩年,貼春聯的活動,莫名其妙被取消
對於一天到晚在台上講解古文的我可是很介意門口沒春聯這檔事
小學時我就做過一個尋找20副對聯的寒假作業
家家戶戶都不貼春聯,小學生作業怎麼寫啊?(擔心ing)
接著,燒金紙的地位被老豆取代
老豆身強力壯,根本不會想幫他一起燒
餐桌上笑語依舊,但仍為那一副躺在碗櫥裡的空碗筷惆悵
再也不用費心的想偷喝一兩口烈酒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被冠上很愛喝酒的名號
今年阿嬤拿出紅包來
我羞赧的接下,回過頭也包了好幾封紅包回饋大人們
不禁的想著,一定是無聊的電視節目跟少了幾封紅包害的一點年味都沒有
過年對我來說,漸漸的好像就剩下是吃頓飯罷了....
我不想長大
為了追尋年味
初一跟Greg家人到北投農禪寺
上頭的祈福小蠟燭就是農禪寺的
傍晚再到龍山寺
走在華西街聽著咚咚鏘的過年歌擠在人群中感受過年氣氛
最有FU的大概就是龍山寺了
廟埕前滿滿的香客擠的水洩不通,連要行走都有困難
照例又請重大神明關照一番
大門前有尊騰雲駕霧的牛魔王
鑽進轎底祈求平安順利
我又多話了,本來是想寫一下初三行程
藉著老豆問我的一句話,竟然諸多感慨
這不是老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