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這只是記憶不好的老人家筆記,沒有好玩的!

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是希臘神話中一位年輕的雕刻家,他用盡心力刻了一尊美女,每天的相處、凝視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自己創造的石像,後來他跑去求愛神維納斯,最後,石像漸漸出現溫度,對於比馬龍的親吻也有了回應。比馬龍效應又稱自我應驗預言,運用在教育上簡單的說就是將學生比成馬,他就會像馬的層次,比作龍,相對的也能一飛沖天,就像比馬龍對於自己的雕像付出感情,最終感動維納斯,真的賦予雕像生命。比馬龍效應被廣泛的用於學校,當老師對學生有所期望的時候,不斷的鼓勵他,也許有一天這個期望會實現,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時過度的期望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壓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的不是那麼喜歡比馬龍效應這一套,考試的時候,常常家人朋友都跟我說,我可以的,我會考得很好,可是真正要面對題目跟挑戰的人是我,旁人說多了也不會建立我的自信而感覺只是風涼話,對我有信心是好事,要是失敗了只會更顯尷尬。


霍桑效應...
這原本是
美國芝加哥的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廠所進行的一項實驗研究,被挑選出來的受試者有被注視及重視的感覺,也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所以會想表現得特別優異,就像在20名小孩中挑選出10名孩子,對他們進行繪畫測驗,可能他們原本不愛畫畫,但知道他們是實驗組,所以會盡力想去做好畫畫這件事,搞不好在過程中有些孩子就喜歡上畫畫,不過霍桑效應會隨著新鮮感的降低而消失,也有可能最後這10名還是還是不愛畫畫。

強亨利效應...
強亨利效應最早是在說明一個美國擔任鐵路工人的黑人,因為知道公司將引進新的機器取代工人,就更拼命工作,讓他的工作績效超過機器,就是當控制組感受他們處在與實驗組競賽的情況下,為了不甘示弱反而有超出平常的表現。
強亨利跟霍桑相反,霍桑效應是就實驗處理部分對實驗組的表現,產生影響;而強亨利效應,則對實驗中的控制組之表現產生影響。大概就像沒被挑選到的另外10名小孩(控制組),不會強迫他們要畫畫,但可能想跟實驗組一較高下,反而更認真在畫@@可以這麼說嗎???
月暈效應
暈,有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環繞於月亮周圍的光環叫月暈,好!我離題了><
月暈效應就是說當一個人他給人的形象是正面的,那他的言行舉止常常就會被用好的角度去解釋,相對的一個人被歸類於不好的印象,那他的行為常會被負面的解釋,也就是說,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哪天亂丟垃圾,也會被解釋為他是不小心的><,一個不愛唸書的孩子哪天考試考滿分也會被解釋為作弊@@挖勒!這是什麼不分是非的爛效應啊!!!

下次來寫古典制約跟操作制約好了,都忘光了!醬不行啊!剛翻筆記,順便看到實驗研究@@啊啊啊!!!這跟強亨利、霍桑有關係嗎??我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